骨折概论
病因流行
疲劳性骨折:
芭蕾舞演员、长期行军的军人,易致疲劳骨折, 主要部位是2、3跖骨,下1/3腓骨骨干骨折。
(记忆:1,2,3)
延迟或不愈合:
胫骨中下1/3、股骨颈骨折、手部腕舟骨骨折,跟距骨骨折常因缺血、血供不足而导致愈合延迟或者不愈合。(4个)
腓下1/3:疲劳(记忆:劳燕分腓)
胫下1/3:不愈,血供不足滋养血管断裂
胫中1/3:骨筋膜室综合征
胫上1/3:缺血坏死,损伤胫后动脉。 胫骨:记忆:上撕(缺血坏死)中摸(股筋膜)下不育(不愈)。 自行脑补。
机制原理
一期:血肿炎症机化期,2周
二期:原始骨痂形成期,3~6个月
三期:骨板形成塑形期,1~2年
骨折愈合过程
①血肿炎症机化期(骨折后2周):包括血肿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形成、纤维连接四个阶段。
②原始骨痂形成期(3-6月);出现软骨内化骨、形成环状骨痂、髓内骨痂、形成内骨痂外骨痂、出现膜内化骨。
③骨痂改造塑形期(1-2年)
区分哪一期可记含骨的是骨痂形成期
骨折愈合分3期:
血肿炎症机化期
原始骨痂形成期
骨痂改造塑形期
骨折以后有两种愈合方式,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 一期愈合是指骨与骨之间直接愈合没有明显骨痂,二期愈合是指通过骨痂的形成达到骨折愈合的情况, 临床上以二期愈合为常见。
一期愈合:
坚强内固定后,哈弗系统重建,无骨痂。
二期愈合(最常见)一定要仔细审题,骨折愈合第二期是骨痂形成期,骨折的二期愈合是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
一期:血肿炎症机化期,2周
二期:原始骨痂形成期,3~6个月
三期:骨板形成塑形期,1~2年
2周,2季,2年
伤筋动骨100天
#Wolff定律
成熟骨板经过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相互作用,在应力轴线上成骨细胞相对活跃,有更多的新骨使之形成坚强的板层骨,而在应力轴线以外,破骨细胞相对活跃,是多余的骨痂逐渐被吸收而清除。故骨折愈合过程中板层骨总是沿断端承受的生理应力方向
应力轴线上—成骨活跃—形成
应力轴线外—破骨活跃—吸收
想一想,应力骨(支撑的骨)不是应该越多越好么,所以越来越多,不会减少。而不在应力方向的就吸收掉了,用进废退
膜内成骨比软骨内成骨快
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膜内比膜外快
心在曹营心在汉……所以膜内成骨又以骨外膜为主
较快的膜内成骨 较慢的软骨内成骨
膜内成骨以 骨外膜为主
所以开放性骨折的处理有一条👉🏻
尽量保留骨外膜(要成骨啊),即使被污染了也不能完全切除,应该仔细将表面脏的切除
骨折以二期愈合为主
影响骨折愈合
全身因素:
①年龄
②健康状况
局部因素:
①骨折的类型
②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
③软组织损伤的程度
④软组织嵌入
⑤感染。
骨折愈合的因素:血供
伤口愈合的因素:感染
碎骨片就算没有血供也尽量留下来,一是术后周围组织少量出血许可以维持到重新建立循环。二是可以供成/破骨细胞发挥作用的架子。但前提是不能让碎骨片影响功能
骨科轮转时主任说的
临床表现
骨折的特有特征:①畸形,②异常活动,③骨摩擦感或骨摩擦音
#反常
重症哮喘:胸腹反常运动
心室壁瘤:局部心缘突出,反常搏动
DKA补碱过多:脑脊液反常性酸中毒加重
低/高钾血症:反常性酸/碱性尿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连枷胸:胸壁反常运动
骨折特有体征:反常活动
反常分裂/逆分裂:完左、主狭、重度高血压
骨筋膜室综合征
早期——濒临缺血性肌挛缩
中期——缺血性肌挛缩
晚期——坏疽,休克,心律不齐,急性肾衰
临床表现:5P(疼痛,苍白,无脉,感觉异常,麻痹)或筋膜室即肌腹处按压疼痛或鸡肉主动屈曲疼痛阳性或被动牵拉伸直肌肉疼痛阳性
5p的第一个p是painlessness无痛。5p是筋膜室综合征晚期了,已经产生了缺血性肌挛缩,题中患者还没到5p的程度。
不能等到5P才给诊断,出现5p再切开为时已晚,他鹅子非拿刀殺了你不可,要早期切开减压。
骨筋膜室综合征 常发生于 前臂掌侧和小腿
不是吧?这个骨筋膜室综合征不是多发生在有两块骨的地方么?像小腿和前臂。。。肱骨怎么会呢
徐琦说肱骨髁上骨折会刺破肱动脉,血液顺着筋膜间隙流到前臂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我懂了,是特么肱骨(上臂)髁上骨折,导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
骨筋膜室综合症并发症:缺血性肌挛缩
骨筋膜压力增高压迫血管 →缺血→水肿→缺血→恶性循环→缺血性肌痉挛→坏疽
胫骨骨折,加一个胫骨平台骨折~创伤性关节炎
上1/3,肢体缺血坏死。
中1/3:骨筋模式综合症,
下1/3血运障碍,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顶我上去
诊断方法
小小总结:
骨折X线检查对明确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可协助判断骨折的预后(骨折的愈合情况),但不是其主要目的。
骨折移位选CT
神经,血管,韧带损伤 用MRI
怀疑骨折,X线平片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三个月之后X线才能显示
鉴别诊断
不稳定性骨折指骨折端易发生移位的骨折,包括斜形骨折(E对)、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稳定性骨折指骨折端不易发生移位的骨折,包括裂缝骨折(D错)、青枝骨折(B错)、横行骨折(C错)、压缩性骨折、嵌插骨折(A错)等。
稳定~“分值很差呀”~裂缝,青枝,横行,嵌插,压缩
不稳定~“螺蛳粉”~螺旋,斜行,粉碎
不完全性骨折指的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裂缝骨折(B对)、青枝骨折。完全性骨折指的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如横行骨折(A错)、压缩性骨折(C错)、螺旋形骨折(D错)、嵌插骨折(E错)。
✓不完全就两个:青枝和裂缝,其他都是完全
✓稳定性骨折:压倒青枝横插缝
不完全骨折都是稳定性骨折这句话是对的‼️
碎成两块: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
碎成三块:T形骨折
>三块:粉碎性骨折
桡神经损伤——垂腕
尺神经损伤——爪形手
正中神经损伤——猿手
吃爪子,闹锤子,正中神经是猴子
学诊断的时候看到一个评论
说桡是木字旁 垂柳也是木。
尺和爪长得很像
正中的中和猿都有个口。
金钩匪马,中原迟早闹炊烟
胫神经☞钩状足
腓神经☞马蹄内翻足
正中神经☞猿掌(拇指对掌功能障碍)
尺神经☞爪形手
桡神经☞垂腕。
加之创口流血,应诊断为开放性骨折(P612)(C对)。
开放性骨折和开放伤是不同的,前者必须骨折与外界想通,后者只需要皮肤破损
老年男性患者。左上肢摔伤,急诊来院。X线摄片显示肱骨干横行骨折,并有移位,经手法复位不理想,后改为牵引治疗(提示治疗过程较长),又经X线影像见骨折端有分离(骨折不愈合典型征象),故其最可能的后果是骨折不愈合(E对)。
血肿-机化-骨化
分离-不愈合
垂腕等表现-神经损伤
男童,3岁,玩耍后右臂不适,拒绝活动,查体:右臂无畸形及肿胀,经屈肘90°做前旋、后旋运动后症状好转。出现该情况的原因是前臂过度拉伸。前臂过度拉伸(E对)可能导致肌肉或肌腱的轻微拉伤,这种损伤不一定伴有明显的畸形或肿胀,而且通过特定的屈肘和旋转运动,可以帮助缓解拉伸引起的紧张和不适,这与题干描述的症状及其改善方式相符。肘关节过度屈曲(A错)、肘关节过度外旋(B错)、肘关节过度内旋(C错)和肘关节过度外翻(D错),这些情况通常会导致明显的肿胀、畸形或严重损伤,且不太可能通过简单的屈肘和旋转运动得到改善。
换个方式考桡骨小头半脱位罢了
用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治疗方法反过来考病因
骨折部碎成3块以上(指粉碎性骨折
撕脱性骨折指由于肌肉强烈收缩,造成与肌腱相连的骨的突起和粗隆部的骨质分离
骨折处皮肤粘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指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软组织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指开放性骨折。
并发症
容易休克
骨盆>股骨>胫腓骨
骨折的早期并发症:
2损伤(内脏损伤 组织损伤)
2征(骨室筋膜综合征 脂肪栓塞)
1休克
剩下的都是晚期并发症
我认为“三二一”记忆最好
①三损伤:血管、神经、内脏损伤
②两综合征:骨筋室膜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
③一休克
骨折晚期并发症:
①坠积性肺炎
②压疮
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④感染
⑤损伤性骨化
⑥创伤性骨关节炎
⑦关节僵硬
⑧急性骨萎缩
⑨缺血性骨坏死
⑩缺血性肌挛缩
骨折病人长期卧床容易发生三种晚期并发症:坠积性肺炎、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节扭伤、脱位及关节附近骨折形成骨膜下血肿,长时间不能正确处理造成血肿扩大,血肿机化并在关节附近软组织内广泛骨化,所以晚期最易发生损伤性骨化(B对)。
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坏了
损伤性骨化——关节旁边坏了
创伤性关节炎最常发生于膝关节
损伤性骨化最常发生于肘关节
创伤性关节炎多见于❗关节内骨折❗的病人,因关节面破坏未能准确复位,骨愈合后使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引起。
损伤性骨化是由于❗关节扭伤、脱位或关节附近骨折❗形成❤血肿,血肿机化并在关节附近软组织内广泛骨化,造成严重关节活动障碍,特别多见于❗肘关节。
损伤性骨化又称骨化性肌炎,肘关节附近软组织骨化致活动性障碍
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折未解剖复位,使关节面不平整,活动疼痛
治疗
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D对),如果待解除固定后开始功能锻炼,易影响患肢功能的恢复或造成二次损伤(E错)。
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都是骨折的复位标准,达到功能复位标准时可不强求解剖复位。
功能复位➡️骨干骨折对位至少1/3对位;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达到3/4;前臂双臂骨折对位对线均好。
畸形愈合
合并神经损伤
不稳定骨折
软组织嵌入
合并关节骨折
陈旧性骨折
手法复位失败
开放性骨折
合并血管损伤
多处骨折
切开复位的指征:
①骨折端之间有肌肉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
②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必须切开解剖复位)
⑥肱骨踝间骨折
②股骨颈骨折
①髋臼骨折
③髌骨骨折
④胫骨平台骨折
⑤三踝骨折(ⅱ型 外翻外展型,内翻外旋型)
③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
④多处骨折;
⑤四肢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及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者;
⑥老年人四肢骨折需尽早离床活动
未达到解剖复位可先手法复位争取达到解剖复位,复位不成功再进行切开复位
外固定的适应症:伴有软组织肿胀高能损伤的骨折、神经压迫、开放骨折、双侧骨折、稳定骨折。
之前有个大佬说过好像是:开放性伤口,易感染,用外固定,就算感染了大不了扩大创面,按个VSD。如果内固定感染二期手术更加麻烦,还要把钉子,钢板取下来😂
创面封闭负压引流 (VSD) 治疗
严重创面
踝部骨折要打钉子,因为附近有韧带牵拉,不好维持住复位的样子哈
所以这道题的内固定就是螺钉内固定。
骨科同学说的:切开就要内固定
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发生在踝部,也就是发生了关节内骨折,治疗原则就是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了有效的防止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
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发生在踝部,也就是发生了关节内骨折,治疗原则就是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了有效的防止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
切开内固定指证:1、不稳定性骨折(斜行 螺旋 粉碎)。2、组织嵌入骨折部位。3、关节内(肘,腕关节,踝关节)。4、伴有血管神经脊髓损伤。5、多发骨折(如前臂双骨折)及粉碎性骨折。
切开内固定目标:解剖复位
三踝骨折的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
“内螺外钢43后”
内踝螺钉内固定
外踝钢板内固定
影响胫骨1/4-1/3关节面的后踝骨折也要内固定
股骨干骨折的非手术治疗:
①成人——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持续骨牵引8-10周;
②儿童——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皮肤牵引;
③3岁以下儿童——垂直悬吊皮肤牵引;
④新生儿产伤所致的股骨干骨折——可将伤肢用绷带固定于胸腹部,2周后拆除。
注意边界
1234,三个必须⭐⭐⭐
①缩短移位:成人下肢骨缩短≤1cm
②缩短移位:儿童无骨骺损伤,下肢骨缩短≤2cm 对小孩子要宽容
③横形骨折端:对位至少1/3
④横形骨折干骺端:对位至少3/4
⑤旋转,分离,成角移位必须矫正
手术是损伤,肯定会有内出血和肿胀,如果石膏外固定太紧会造成骨筋膜室压力高。一般松开外固定病情就会好转。如果松开外固定还没有好转,说明是骨筋膜室本身内部压力高造成的,需要马上手术切开骨筋膜室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最好在伤后6—8h内清创。
🌟切除创缘皮肤1—2mm,切除失去活力的皮肤
🌟所有游离骨片都去除。10版:小骨片根据骨折块是否有软组织连接慎重处理,较大骨片尤其是与周围组织尚有联系的骨片应予以保留。复制一位大神的说法:手术时是不可能知道碎骨片以后会不会感染的,只能尽可能保留与周围组织尚有联系的碎骨片,和没有联系了但是能起到骨架作用的小碎骨片。骨折时会严格清创,消毒,冲洗,术后抗生素也用,所以感染几率降低很多。小的碎骨片即使没有血供,但是骨折处会有出血,会有血肿机化,所以可能得到部分营养。保留这些小碎骨片后,就相当于有了骨架,骨痂就能爬过来慢慢修复。然后骨痂塑形改造就成了新的骨。如果把碎骨片都清除了缺损太大骨痂就爬不过去了,而且不一定爬成什么样,所以造成不愈合。题目说了 彻底 清除骨片,很可能造成了很大的骨缺损,造成骨折不愈合。
🌟骨外膜应尽量保留,以保证愈合,若有污染,可仔细将其表面切除
🌟关节韧带和关节囊严重挫伤者,予以切除。
🌟清创时间超过6—8h,不易行内固定